证监会公布了对恒大地产的处罚结果正规的杠杆炒股平台,对公司罚款41.75亿元,对许家印罚款4700万元且终身证券市场禁入。
认定的主要问题是2019年和2020年的财报造假:
5月15日,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发布了《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》(下称《催收业务指引》)。4月份界面新闻曾独家报道过《催收业务指引》的理事会审议稿,就上述两稿对比来看,正式文件多了一些规则、要求的细化。值得一提的是,正式文件中将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”单独成章,显示了监管协会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。
5月17日,在工大翱翔众创空间的开放共享中心,学生正在操作设备进行模型制作。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
2019年虚增收入2139.89亿元,占当期营业收入的50.14%,虚增利润407.22亿元,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3.31%。
2020年虚增收入3501.57亿元,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8.54%,虚增利润512.89亿元,占当期利润总额的86.88%。
由于财报数据是假的,恒大地产发行的债券就被认定是欺诈发行,此外2021年恒大爆雷之后,多期财报和重大事项没有按时披露,都属于违规事项。
通告里说恒大“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方式实施财务造假”。
房地产采取预售制,虽然先收到钱,但并不能确认为收入,而是要放在预收账款里,算作一项负债。通常要等房子交付给客户,所有权转移了,地产公司才能正式确认收入、实现利润。
通告里说恒大“采取修改调整当年交楼清单、修改明源系统交楼时间等编造重要事实的手段”,看起来就是把还没交的楼提前算成交楼了,让收入提前入账,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复杂的造假方式。
通告里还写了许家印的申辩意见,看起来不太服气。
许家印首先说这个违法行为已经超出了行政处罚追责时效,不应该罚。
按照我们国家行政处罚法的规定,处罚时效是2年,违规行为如果2年内未被发现,就不再处罚。2021年7月又做了修订,说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、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,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。
恒大地产造假是2019年和2020年,2020年的年报是2021年4月披露的,那时候行政处罚法还没有修订,按照原来的规定追诉期就是2年,许家印的意思是说现在都2024年了,你要罚2021年的事儿,过期了。
证监会回应说,规定里说的是2年内未被“发现”就不再处罚,发现并不是现在,只要违法行为的线索已经进入有权机关的视野,即应认定违法行为“被发现”。2022年3月审计就发现了恒大地产涉嫌提前确认收入,那个时候就算发现了,妥妥地2年以内。
许家印又辩称,恒大没有财务造假,收入确认都是符合会计准则的,处罚认定的收入、成本、利润数据都有误;没有财务造假自然也就不存在欺诈发行;后续没能按时披露,主要是暴雷后人员流失、审计机构解约造成的,是不可抗力……吧啦吧啦……基本上就是全盘否认。
证监会当然也没有采纳,说财务造假认定的资料是结合公司情况说明、财务账套、当事人陈述、相关证人证言等综合认定的。
恒大违法是因为财务造假而起,但是处罚里最重的是欺诈发行一项。财务造假对公司顶格处罚只有1000万元,但欺诈发行按募集金额的20%来罚,这一项就罚了41.6亿元,再加上信息披露违规罚500万元,合计恒大地产被罚41.75亿元。
后面对中介机构的调查还在继续,审计师、承销商、律所,都可能涉及到责任和处罚。
其他信息:
1. 周五腾讯高开低走,有传言说微信支付被监管要求降低市场份额,腾讯回应辟谣说“经确认,相关传闻不实,纯属谣言。”
2. 蔡崇信在一场公开谈话中说,阿里巴巴决定专注于核心电子商务和云计算业务,公司目标是恢复营收增长,并希望能够在2027财年,即2027年3月底之前,实现两位数增长。
阿里今年营收增速是8.34%,要到3年后才能恢复到两位数……
阿里的市值已经被拼多多超过了,也不到腾讯的一半。现在中概股按市值排前20名大概是这个格局:
3. 2024年6月2日估值:
股债利差估值分位1.6%,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;
A股PE分位37.1%,PB分位1.1%,估值处于较低的区间;
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21.3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涨20.5%。
↓ 久聪基金投顾组合,轻松实现资产配置